第(3/3)页 “当时的失踪者有多达8人,绝对是东方都当年最轰动的案件,请问调查科对此案进行了多久的侦查?” “大约有半年时间,我们从一开始的一个组负责,一直到后面增派人手,几乎将三个组的全部人马都用来部署行动,可以说是出动了我们调查科的全部力量!” “请问当时,你们发现了尸体之后,都是怎么处理?” “我们会尽可能的保留现场,让鉴证人员在现场进行取证,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留作案痕迹。” 柳组长说着,看向陪审团和听证席,科普道:“在发现尸体后,非专业人士尽可能别去触碰尸体,这才是对现场最好的保护措施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在发现尸体的第一时间,现场调查人员会对尸体进行一个尸检?” “当然,第一时间对尸体进行尸检,这是调查的基本流程,这样做是为了能在第一时间采集到一些证据。因为谁能不能保证,搬动尸体的过程中,一些证据不会从尸体上消失。” “那么在当时,现场鉴证人员第一次对女死者进行尸检时,是否找到了有效证据呢?” “没有。”柳组长很肯定的摇了摇头。 如果找到了证据,他们早就抓到凶手了。 正是因为凶手在杀害了死者之后,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的证据,这才让他们调查科都束手无策。 “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找到,一点痕迹都没有?” “没有。” 柳组长虽然无奈,但他们当时真的没有找到证据。 “之后大概什么时间,你们将死者移送到了法医办公室?” “大概现场取证结束,大约是发现尸体的4个小时之后。” “这么说,在这4个小时的时间内,调查科接近三个组的干员精英们,都没有发现任何线索?” “是的。” 郑奋勇说到此,面露一丝好奇,“三个组的精英,少说几十号人都没有发现线索,可被告杨春媛却发现了?” 惊讶,疑惑,怀疑! 陪审团被这些话引导,对杨春媛的猜忌更深了。 “张律师,他们好像看我的眼神都不太对啊?” 杨春媛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当即请教张伟。 “淡定,杨法医,这种事情常有。” 张伟却一脸淡定的安慰了一句:“陪审团就是墙头草,风往哪边吹,他们就往那边倒!” “希望如此吧……” 杨春媛看着目光略带敌意的陪审团,头一次陷入了怀疑之中。 她在这20多年的工作中,可没有一次需要面对这么多人,而且还都是能喘气的人。 “柳组长,你们一共发现了8个死者对吧?” “是的,连续作案两年,每一次的间隔超过3个月,所以我们一开始才没有将这个案子和连环凶手联系到一起。” 柳组长略显无奈,这也是当时他们的工作失误。 如果当初能够将几个失踪案和绑架案合并在一起,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排查问题的话,也许死者就不会是8个,而可能少一些了。 “被告杨春媛是在第几个死者身上找到了关键性线索?” “在第八个死者董娟的身上找到的!” 柳组长对于这个案子的记忆深刻,甚至直接道出了第八位受害者女性的名字。 “哦,第八位受害者是董娟董小姐是吧?” 郑奋勇点了点头,随后一脸奇:“前面七个死者,都没有留下线索,为什么偏偏这第八个,凶手却突然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呢?” 此言一出,不少人都深表怀疑。 是啊! 凶手三个月犯一次案,每一次都让调查科抓不到破绽,前面七次调查科都是无功而返。 这样一个经验丰富,作案手段老练的凶手,居然会在第八次的时候犯下致命错误,让调查科找到了足以定罪的证据,这是不是有些太巧合了呢? “我猜想,这凶手在前面七次的作案中,应该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,绝对不可能在第八次的作案中,留下这样致命的证据吧?” “这个,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,但我想说哪怕是经验丰富的犯罪大师,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犯罪。” 柳组长看了杨春燕一眼,如此说道。 “这么说,柳组长是支持杨法医发现了证据?” “是的,毕竟我们不是抓到了嫌疑人吗?” 柳组长说着,看向了控方席上的李某。 他是经验丰富的老调查员了,一眼就能看出来,李某就是凶手。 “柳组长,我问一句,你和杨法医合作了多久?” “我们合作了很多案子,具体多少我都记不清了,但我想说,杨法医是一位优秀的法医学专家,我和她合作了超过20年!” “20年的老伙计,那看来你帮她说话,也是正常啊?” 陪审团听到郑奋勇的话,顿时再次陷入了猜测之中。 难道说,这个调查科的证人,也在作伪证? 这个指控,那可就严重了啊。 哪怕只是怀疑,都让柳组长的处境有些尴尬。 “又是这一招?” 张伟看着郑奋勇,暗道一声好家伙。 没想到,这位身为检控方,居然连柳组长这样的“自己人”都算计! 这还真是,不要脸啊! /89/89680/28821271.html 第(3/3)页